“中國將為印度建造首條高鐵”,近日成為印度國內廣受關註的話題。這條鐵路無論是對印度未來的發展還是對加強中印間的合作來說,好處都是不言而喻的。
  不過,對於和印度同處南亞地區的其他南盟(南亞區域合作聯盟)國家來說,進一步與中國分享發展紅利,或許還不是那麼順利。在11月26日舉行的第18次南盟峰會上,一些成員國希望中國以某種“升級”姿態更積極地參與該組織的活動。但此種需要卻遭遇了很大阻力。在印度官方表示“南盟應首先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合作,觀察國理應處於次要地位”之後,不少印度媒體和學者也顯現出對中國“加入南盟”的“戒備心理”。
  那些“歡迎中國加入”的南盟成員國理由很充分。中國不僅與5個南盟成員國有陸路邊界,還是多數南亞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,近年在對待與南亞合作的問題上既嚴肅又真誠。更重要的是,南盟許多國家目前仍面臨減少貧困、消除文盲、加強基礎建設升級等重要任務,而這些發展目標恰好與中國的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相契合。
  身為南亞大陸最大的國家,印度擔心自己的“後院”受到影響並不令人驚訝。因為印度社會面對中國時常抱有複雜心態,對中國過分擔憂的聲音也因此很有市場。
  可是,這麼做對南盟整體的發展好嗎?
  加強國際合作、推動全球治理是當今世界應對發展危機的主流呼聲。近年來,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,抑或是G20、APEC及世界主要國際組織,都認識到這一理念的重要性。在這一背景下,中國推出以強化“互聯互通”為主要宗旨的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無疑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,也為其他地區尋找新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借鑒。
  地區合作不僅需要各國的配合,更需要地區大國的帶動。因為大國往往是合作的最先受益者,也是推動地區合作取得進展的最大動力源。而在面對潛在的合作機遇時,地區大國是否有開放包容的心態,是否有站得更高、看得更遠的大局觀,往往會對本地區其他國家最終享受到發展紅利產生重要的影響。從辯證的角度看,大國威信的樹立、國家吸引力的提升,不僅僅是因其自身實力的壯大,更多的是來自中小國家的認同與支持。無法認識到這一點,大國成長的道路將不會一帆風順。(蘭旻)  (原標題:大國形象是如何煉成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gwz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